透過Self-Care改善情緒性飲食,對很多人來說是個很新的概念,好奇Self-Care是什麼意思?和情緒性飲食有何關聯?讓這篇文章帶你來了解其中的連結
Self-Care的意思是「照顧自己的需求」,它可以是行為或心理上的展現,舉例來說:攝取營養健康的食物是種Self-Care、保留時間給自己是種Self-Care、決定離開不珍惜自己的人也是種Self-Care。Self-Care是種概念,有千百種實踐的方式。想了解更完整的Self-Care,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「Self-Care, 練習愛自己」
Self-Care和情緒性飲食的關聯是什麼?
如果Self-Care是「照顧自己的需求」,情緒性飲食剛好相反,是「忽視自己需求」的行為表現
情緒性飲食的根本不在「食物」,而是「情緒壓力管理」,透過吃東西快樂的感覺掩埋情緒、透過攝取甜食的興奮感讓自己紓壓,短時間內會讓人暫時忘記煩惱、感覺輕鬆,但內在情緒的需求並沒有被解決,只是一再的被忽略、壓抑,最終只會導致停不下對食物的渴望,吃了卻又不覺得滿足,反而增添身上的脂肪和內在的罪惡感
如果身體的需求是營養和熱量,那食物可以滿足它;但心理的需求是被愛、支持、被認可,能夠滿足的不是食物,而是個人願意陪伴自己、接納自己的意願
舉例來說:今天當妳工作時被老闆指正,下班後覺得心情很差,妳會做什麼?
大吃一頓、逛街血拚、找朋友喝酒訴苦、追劇到半夜讓自己不想這件事… 這些紓壓方式是否都有負面的副作用?這些我們直覺尋求的方式多只是短暫的止痛劑,並沒有針對問題的根本去做更深的處理和思考,有時候短暫抽離是有幫助的,能夠讓我們冷靜、儲備能量回來面對問題,但可怕的是,有些人習慣了抽離,很難回來面對那些真正需要被照顧的感受
下次心情不好時,可以問問自己你需要被滿足的需求是什麼?妳還有什麼更好的選擇?
可以寫日記把不開心的情緒宣洩出來、去運動排解壓力、允許自己大哭一場再安慰自己沒有關係、轉換想法把難題視為學習的機會,針對被指正的部分多做功課…
Self-Care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困難,因為當我們被情緒淹沒時,會自動回歸本性,只想當下用最快速、簡單的方式去除掉這些負面感受,這也是吃東西、買東西、抽菸喝酒有副作用,但我們卻總是毫無懸念的選擇它們。培養Self-Care並不簡單,需要大量的自我覺察及面對情緒的勇氣,但當你能更好的照顧自己、看見自己的需求,妳會感受到和自己在一起的安心、支持自己的力量,Self-Care絕對值得你的投入和用心。
陪伴妳養成Self-Care習慣,學習用更好的方式面對情緒和壓力
其實情緒飲食問題不在食物,而是「情緒壓力管理」和「內在自我價值感」
- 當你有好的方式排解工作壓力,妳不需要食物助你紓壓
- 當你能安撫焦慮、煩躁、擔心的自己,妳不需要靠吃讓自己感覺好一點
- 當你經常感受到自在自信,妳不需要依賴食物讓自己感覺快樂
60天裡,我們不談營養知識、不討論卡路里、不規劃完美的飲食計畫
我們關注和食物的關係、學習如何面對情緒和壓力、練習給予自己更多耐心
計畫期間2021/11/1(一)-2021/12/30(四)
讓Jenna和姊妹們陪妳一起體驗不受食物掌控的自信、自在!